日出文章网

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宏观政策思路转变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0 11:24:00    

央视新闻

5月9日,央行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多篇专栏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宏观政策思路的转变。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

《报告》聚焦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体现了宏观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费。

当前,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相比美日等国家还较低,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较大潜力。面对外需的不利冲击,有必要将促进消费内需置于更加优先的地位。聚焦到金融领域可以看到,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5月9日最新消息显示,央行正式设立了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有望进一步激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教育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和养老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应当看到,此项政策从消费供给端发力,能够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未来与财政及其他行业政策配合,还可体现更多协同效应。

《报告》显示我国政府债务有支撑

《报告》从政府部门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对比了中美日三国政府债务情况。

我国广义政府总资产相当于GDP的166%,总负债相当于GDP的75%,净资产约占GDP的91%,且资产主要为具有较好增长性的国有企业股权。

这意味着我国政府债务扩张有相应的资产支撑,这对于加强民生保障、完善收入分配、推动经济转型和动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财政支持力度明显加大,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提速,一季度累计发行量近1万亿元,有效拉动了投资增长,提振了信心。

促进物价合理回升要解决一些深层次的供需结构矛盾

《报告》指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

具体来看,当前我国物价的低位运行受多重因素共同影响,需求方面,消费下行压力持续存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投资收缩明显,价格下降更多。供给方面,部分行业“内卷式”竞争,行业自律“管低价倾销”作用难以发挥,局部的地方保护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有效推进,低效、无效企业无法及时有效出清。

同时,也有市场机构分析指出,不同行业的物价变化也呈现出不同特点。例如,近年来一些与传统落后产能相关度较高的行业,产品价格跌幅较大,以建材为主要代表的黑色金属加工以及化工等行业,过去一年PPI跌幅普遍超过5%。不同行业价格的差异也会反映为行业之间利率的差异,并通过市场化机制优化产能。

对此,有专业人士分析,价格首先取决于商品供需关系,货币是次要因素。当前货币增长持续快于经济增速,但物价仍处低位。增加货币供给,供需关系没有改善,不能有效提高需求;如果是推动供给扩张,供过于求格局下物价低迷状况很难改变。价格调控思路上也要从以前的防“哄抬物价”转向防“低价倾销”。如果企业一味扩张产量,甚至是低价竞争,对物价压制作用会持续存在,长期看也不利于市场秩序维护和企业经营稳健性。

下一步,政府价格管理要从鼓励企业“以价换量”转向引导企业“以质取胜”;企业则要找准经营方向,探索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服务质量、市场细分等多元化竞争策略。

(总台央视记者 孙艳)

相关阅读

央行报告:一季度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2025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效果较为明显。下阶段,中国人民银行将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原稿点击:从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宏观政策思路转变-重庆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