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parency
戳视频,一起听琴赏秋↑
芳草歇柔艳
白露催寒衣
2025年9月7日
我们迎来了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白露

秋风渐起,蒹葭摇曳,远山亭中传来琴声。
宫商相和间,时光流转,正是仲秋好时节。
此时白露初降,清音泠然,恰似古琴弦上流淌的韵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是抒写白露的经典名句,后亦被谱写成古琴名曲,弹唱至今。白露与琴音,似乎天然有一种内在关联。

岭南园林中的古琴表演。受访者供图
南宋时期,有宫廷乐师和民间琴人从中原向岭南迁徙,他们携带着古琴、琴谱在异乡扎根,岭南古琴艺术由此孕育生长。此后,清雅悠扬的琴音在岭南大地上回响不歇。2008年,这项古老又富有生命力的艺术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琴音,承袭了中原音乐的庄重典雅,又融入了岭南山水的秀逸灵动。一曲《碧涧流泉》,似闻林中溪流潺潺;《渔樵问答》响起,恍若置身悠然山野间……岭南名曲余音绕耳,让人忍不住想一睹名琴的风采。
绿绮台、春雷、秋波、天蠁,四大古琴曾名震岭南。“绿绮台”曾见证南海诗人邝露抱琴而死的气节,“春雷”曾是宋徽宗赵佶收藏的珍品,“秋波”原为宋代杨万里所爱,“天蠁”传为唐代韦应物所有。

在东莞可园博物馆展出的绿绮台琴(复制品)。羊城晚报记者 王俊伟 摄

岭南名琴天蠁(音同“响”),经修复后藏于广州博物馆。通讯员供图
岭南古琴艺术广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宁兰清,见证了古琴艺术(岭南派)的传承发展。27年前,对古琴名手谢导秀的一次偶然拜访,令宁兰清对岭南古琴琴音深深着迷。她于是向谢导秀学艺,自此潜心习琴,传承琴道。

宁兰清进行古琴表演。受访者供图
耳濡目染下,宁兰清的儿子谢宁弥元也走上了习琴之路。如今,谢宁弥元作为岭南古琴民乐社的古琴演奏员,不仅活跃在专业演出舞台,还与母亲一同致力于古琴文化的校园推广。

谢宁弥元表演弹琴。受访者供图
“学琴,就是给我们开启一处心灵的栖居之地。”从执琴的学子,到成为岭南古琴传承基地七木琴社接班人,宁兰清看着一批批岭南小琴师走出去,将古琴艺术一代代传承下去。
琴音袅袅
送来丝丝秋意
祝秋日安好

文案创意|樊美玲 吴瑕
AI视频制作|刘苗 王云涛
策划统筹|纪映云 吴瑕
监制|郑华如 朱帆
古琴弹奏|宁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