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由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主办、武田中国支持的 “共擎共生 共化未来”2025消化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沪召开。本次大会聚焦我国消化诊疗领域发展现状与核心挑战,围绕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展开深度研讨,通过搭建跨领域沟通平台,凝聚学界、产业界及社会多方力量,旨在共同推进消化疾病防治体系由被动诊疗向主动健康管理的范式转变。大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从预防、筛查、诊断、干预和治疗等多个维度着手,分享学术前沿、探讨领域新知,擘画“健康中国2030”战略下消化学科高质量发展蓝图。
消化系统疾病多为我国国民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与环境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加速,其发病率在慢性病中高居前位。据统计,消化系统疾病病种较多,在我国疾病谱中比重较大,患病率居主要疾病第4位。同时,由其引发的恶性肿瘤对公民健康的威胁也不容忽视。在我国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中,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占据了近一半。我国每年因消化道肿瘤死亡的人数约有100万,相关医疗支出费用近千亿人民币。
以胃癌为例,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占全国所有恶性肿瘤的7.43%。数据显示,约90%的非贲门部胃癌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研究结果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胃癌发生风险下降约52%。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明确的人类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 ,是预防胃癌发生的最重要、最可控的手段。及早筛查和根除幽门螺杆菌,可有效降低胃癌发生率。基于此,“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中心”项目也在本次大会上正式启动。该项目以“体系化、标准化、数字化、协同化”为实施框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和政策的三维联动,构建幽门螺杆菌诊疗全程管理体系,为降低我国胃癌疾病负担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房静远教授表示:“针对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现状,临床防控的核心策略在于切实推进关口前移。这需要双轨并进,一手抓医疗端的能力建设,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对消化道早癌的鉴别诊断能力;一手抓公众端的健康素养提升,转变公众健康观念,提高高危人群主动筛查意识,推动我国消化系统疾病防治高质量发展。”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和患者需求的不断更新,数字技术在多元化医疗场景的应用将为消化专科的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动力。大会上,房静远教授分享了《中国数字医疗发展蓝皮书》的必要性和前瞻性。“虽然业内已有相关数字医疗蓝皮书,但从临床需求出发的蓝皮书目前仍是空白。为进一步推动数字医疗发展,过去1年时间里,我们蓝皮书项目编委会组织了超8场专家研讨,深度解析国内外典型实际案例,分享了数字医疗在消化等疾病领域全流程管理的应用进展及未来展望。我们期待可以凝聚行业高端共识,为政策制定者、医疗卫生从业者、医药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提供全面的、跨学科的和有价值的参考框架,通过促进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圈的融合,为消化专科的高质量发展赋能,最终使广大消化疾病患者受益于数字医疗的发展成果。”
武田中国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通过携手政、产、医、学、研等多方,共建消化健康高质量发展生态圈。
原标题:《2025消化健康高质量发展大会在上海召开,启动幽门螺杆菌规范化诊治项目》
栏目编辑:张炯强 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