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经流行过一种观点,说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音乐侧重点不同。
比如:
欧美侧重旋律;
非洲侧重节奏;
而东南亚,尤其是中国,侧重歌词。
确实如此,中国的很多音乐人,像罗大佑、李宗盛、方文山,歌迷一说起他们,就会说罗大佑的歌思想深刻,唱出了人性,李宗盛的歌唱的是人生感悟和凡人小事儿等等。

请注意,这些评价说的都是他们作品的歌词,所以,上面这种说法似乎有点道理。不过,事实真的如此吗?
咱们就用电影音乐来论证一下。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包含了声、光、色、影。其中的“声”,可不单指配音台词,也包括背景音乐,也就是配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有的朋友肯定还记得不少电影角色吧,比如,《英雄本色》里的小马哥,戴着墨镜,穿着长款风衣,叼着一根火柴,风吹起他风衣的下摆。每次出现这个画面的时候,你脑海中是不是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首经典的《英雄本色》。

所以,如果说优秀的电影,必须有优秀的音乐加持,那么在香港电影辉煌的时代,就涌现了很多优秀的电影配乐大师,他们都是谁呢?他们又是如何创作出风格各异、经久不衰的旋律的呢?

本周五21:04,锁定辽宁卫视《故事刚刚好》,为您讲述《港片配乐 红花当然配绿叶》。
来源丨《故事刚刚好》栏目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