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人员为新人办理结婚证
5月10日起,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生效。这是自2003年《条例》颁布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修订,修订后的《条例》不仅打破户籍限制、简化流程,还首次将“全国通办”写入行政法规,倡导文明婚俗、加强隐私保护。具体有哪些变化,不妨一同来了解。
婚姻登记“全国通办”
“五一”假期过后,记者走进我市各区的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发现,前来登记办证的市民并不多,办理大厅井然有序。
“过去,新人必须回户籍地办理婚姻登记,异地工作生活的年轻人常因‘请假难’‘路途远’头疼。”卧龙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修订后的《条例》施行后,婚姻登记将实现“全国通办”,无论户籍在哪儿,男女双方均可就近选择国内任意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彻底告别“千里奔波”,办证更便捷。
宁波籍小伙丁丁因工作原因落户南阳,谈了两年的女朋友也是外地来宛创业的研究生,两人准备今年结婚,了解到5月10日起婚姻登记不再被户籍“捆绑”,开心地表示:“不用往返老家来回折腾了,5月20日我们就在南阳领证。”
记者采访了解到,离婚登记同样适用“全国通办”,且协议离婚需双方亲自到场,婚姻登记机关将核对信息并当场发证,避免“假离婚”漏洞。
“身份证+声明”就能结婚
“我和男朋友是大学同学,毕业了又在同一座城市打拼工作,感情很好。虽然男朋友家庭条件一般,我父母多有顾虑,但我们坚信,一起努力,日子总会越过越好。”前来咨询领证政策的26岁姑娘小方谈道,曾经看到因父母扣留户口簿阻挠子女结婚的新闻,修订后的《条例》取消户口簿作为结婚登记的必要材料,仅需身份证和本人签字声明即可办理,真正保障婚姻自由。
不过,简化流程不等于“零门槛”。新规要求婚姻登记机关通过全国婚姻基础信息库联网核查当事人婚姻状况,严防重婚、近亲结婚等风险。这一信息库还将与公安、法院等部门数据共享,让“假离婚买房”“冒名登记”无处遁形。
婚姻家庭辅导成标配
针对近年来高额彩礼、婚俗攀比等乱象,修订后的《条例》首次提出县级以上政府需加强婚姻家庭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婚前教育、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倡导文明婚俗,引导新人树立正确婚恋观。
记者在卧龙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看到,这里不仅设有婚姻登记区,还设有便民自助照相亭、婚俗文化区、婚姻辅导室等功能区,使人们在办证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婚姻的神圣,更加慎重地对待婚姻,承担起婚姻家庭的责任。
“婚姻家庭咨询室还引入专业婚姻家庭辅导师,为冲动离婚的夫妻提供调解和心理疏导。”工作人员表示,服务中心还专门印制了《婚姻家庭公益辅导卡》《幸福婚姻手册》《婚姻急救指南》等资料,供群众免费阅读,向大家宣扬婚姻幸福的秘诀,帮助指导夫妻双方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学习夫妻和睦相处之道,为更好地促进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在大数据时代,隐私安全备受关注。修订后的《条例》明确,婚姻登记机关及工作人员对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不得非法泄露或向他人提供。记者看到,婚姻登记区分为多个封闭式小屋,一号一室,专人服务,更具人性化保密性。此外,补办结婚证、离婚证的手续也进一步简化,当事人凭身份证即可申请,档案查询更方便快捷。
修订后的《条例》既是“放管服效”改革的深化,也是对年轻人婚恋焦虑的回应。从“跑断腿”到“一站办”,从“拼彩礼”到“重感情”,这些变化能否让婚姻回归本质,值得期待。
全媒体记者 王蕾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