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文章网

政青岛 | 樱约北宅三十载:一颗红樱桃的桃源山海“进化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8 16:11:00    

三十载春秋轮回,崂山的层峦叠翠间,朱樱点染的山海图卷正舒展新章。

5月8日,枝头熟透的樱桃坠入初夏的暖阳清风,青岛2025樱桃节暨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叩响时光之门,这场始于“大崂樱桃会”的乡野叙事,如今已蜕变为享誉全国的产业传奇——从青果初结时的单一农事,到如今漫山红透的生态共同体,北宅以“樱桃+”执笔作画,在乡村振兴的宣纸上晕染出“进化密码”。

“农文体旅商”的产业体系在山水间奏响和弦,古树虬枝与现代消费场域共生共荣,这片热土将朱红满枝酿成永不褪色的时代记忆,让小小红樱桃成为乡村振兴的“现象级符号”。

三十年樱红山海

一部乡村振兴的“品牌进化史”

“三月樱桃花满山,五月樱桃红满市”,崂山区樱桃种植有近400年历史,所出产的樱桃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色、香、味、形俱佳,其中北宅街道最为集中,培育了崂山短把红樱桃、崂山长把红樱桃、尖嘴樱、黄樱、美早、红灯、萨米脱、先锋、黄蜜、美霞、美虹等诸多品种,共有55万余株樱桃,年产量近3万吨,素有“中国樱桃之乡”的美誉。青岛2025樱桃节暨第三十届北宅樱桃节盛装登场,见证着这场以樱桃为名的节庆,已从单纯的果品展销会蜕变为辐射全国的文旅融合IP。

从“地方特产”到“国家地标”。北宅樱桃的崛起,印证了“小产业大品牌”的路径。2012年,“北宅樱桃”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9年,北宅樱桃节荣获山东省“最具乡村振兴推动力节庆”;2023年,“北宅樱桃”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2024年“北宅樱桃”再获殊荣,入选第二批“青岛优品”品牌。一连串喜人成就的背后,是北宅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在崂山区的支持下,北宅街道依托《崂山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推动樱桃种植标准化、科学化,发挥北纬36°黄金纬度、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砂质土壤、优质崂山水源的天然优势,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使得樱桃果实饱满、多汁、甜美,蔗糖含量接近30Brix(糖度)。从抽芽到开花再到结果,都进行科学的管理,成就了北宅樱桃优良的品质和上佳的口感。不难看出,北宅用“小而美”的精品逻辑,将一颗樱桃的甜度、色泽、文化附加值打磨到极致。

从“一枝独秀”到“跨界共生”。三十年间,北宅樱桃完成了从单一采摘活动到“樱桃+”超级生态体的跃迁。本届樱桃节以“樱约北宅 桃源山海”为主题,围绕“樱桃+”核心战略,推出“樱桃+乐购”“樱桃+美食”“樱桃+兴农”“樱桃+文化”“樱桃+体育”“樱桃+亲子”“樱桃+甜蜜”“樱桃+康养”“樱桃+生态”“樱桃+历史”十大板块活动,“樱桃+”的内核不断充盈,将节庆流量转化为多产业消费场景。而“樱进万家”战略与盒马鲜生、万象汇的合作,则让北宅樱桃从田间直达城市餐桌,突破了传统节庆的地域限制。

从“区域记忆”到“知名IP”。北宅樱桃曾是一颗藏在深山的“隐士果”,三十年耕耘,北宅致力于打造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生态康养于一体的“樱桃红了”品牌IP,实现了从“果品经济”到“符号经济”的范式转换,让“北宅樱桃”走出崂山,拥抱更为广阔的舞台。5月2日,当大北、小宅的人偶现身栈桥时,很多人第一眼就认出这俩“土生土长”的青岛明星,纷纷热情上前合影留念,一张张“樱桃之乡,甜蜜相约”樱桃节消费优惠券捧在手中,恰似收到了来自北宅的活力初夏邀请函。“到北宅吃樱桃是我们青岛人迎接夏天的‘仪式感’。”市民刘女士的一席话,道出了北宅樱桃深入人心的品牌影响力。

“樱桃+”战略

“农文体旅商”融合的诗意实践

“一树樱桃千业兴”,北宅探索出独有的“樱桃+”模式,犹如一场关于乡村振兴的深度实验。北宅拒绝千篇一律的“模板化”,用一颗樱桃作支点,撬动农、文、体、旅、商的跨界交响,却始终保留着独特的“崂山基因”。亮眼数据印证了“樱桃+深度融合”的爆发力,真正实现“一业兴、百业旺”。

守护好文化的根,才能培育好新生的芽。“耕读传家久,读书继世长。”北宅书院文化自古源远流长,明代大儒蓝章曾在北宅植竹引泉,建书院、育英才。穿越岁月长河,北宅樱桃节赓续文化书香,走出了一条“传统基因现代表达”的创新之路,构建起多维度的文化传播矩阵。

不同于新疆吐鲁番葡萄节的歌舞展演、广东增城荔枝节的古驿道文化挖掘,北宅的独特之处在于“书院基因”的传承——华阳书院的千年文脉被融入节庆,游客在采摘之余,可漫步古书院遗址,感受“谈经有地人何在,望月无楼夜不眠”的意境。“全城快闪”系列表演、情景诗朗诵《樱红天地山海间》、原创歌曲《樱约北宅》、文创征集大赛、“樱约北宅”30年记忆征集活动等元素,则赋予樱桃以文化叙事,将北宅人代代相传的奋斗史浓缩成一场山林间的艺术对话。“果香+书香”的体验,让北宅的文化附加值节节攀升。

在消费场景营造上,北宅同样显示出超越传统乡村旅游的格局。咖啡烘焙大赛联动百家“村咖”,夏日疗愈生活节引入都市康养理念,草地飞盘赛激活年轻体育消费群体……这些看似与樱桃无关的业态,实则构建起完整的消费生态。北宅的民宿、露营地、农家宴等上百家业态,像樱桃树的根系般彼此勾连。游客采摘樱桃打卡后,顺路入住山间民宿;参加咖啡烘焙大赛的年轻人,转身成为“村咖”的常客。这种“消费链”的自然延伸,让流量不再昙花一现,而是沉淀为持续的经济增量。2024年北宅樱桃节期间,281万人次游客到访、拉动14.03亿元收入。这组数据背后,是“全域共生”的底层逻辑,其经济转化效率远超单纯依赖采摘游的产区。

当多数樱桃产区仍遵循“春华秋实”的农业时序,北宅已构建起全季消费链:樱桃花节开启春日浪漫,樱桃节引爆甜蜜初夏经济,秋季则通过咖啡市集、乡村振兴金秋休闲体验季维持热度,入冬仍有“林下经济”、山间民宿围炉煮茶拉动创收。这种“农时+商时”的双重时序管理,使北宅摆脱了传统乡村旅游“看天吃饭”的局限。

此外,乡村民宿、乡村咖啡馆集群的兴起,让北宅成为都市人的“心灵后花园”——游客可在樱桃树下体验冥想瑜伽,或在“村咖”中品味崂山云雾咖啡,这种“自然疗愈+轻奢消费”的模式,与莫干山的“洋家乐”异曲同工,以山海为幕、樱桃为媒,构建起独属北宅的“田园慢哲学”。

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书写乡村振兴的“绿色答卷”

北宅樱桃节不仅是文旅盛宴,更是一份将“颜值”转化为“产值”的乡村振兴高分答卷。

北宅正将绿水青山自然经济转化为诗意变现。2023年,北宅街道获评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乡(镇),樱桃树碳汇项目的落地,标志着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的创新转化。通过测算樱桃林的固碳能力并参与碳汇交易,形成“护林—创收—惠民”的闭环,为全国果林业提供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案例。北宅将农业与低碳经济结合,既保护生态,又反哺产业。

正所谓好山好水出好品,北宅不光有樱桃、崂山仙桃、崂山甜杏等时令水果,更是一座天然的中草药宝库。勤劳智慧的北宅人以四季为纲,取山林时物作引,将“药食同源”的古老智慧化作可感可品的康养盛宴。从春野嫩芽到冬藏珍馐,每个时节都有专属的养生密码。

本届樱桃节期间,北宅不仅正式启动2025年北宅美食季,还同步推出主题民宿茶疗养生活动,人们可以在北宅街道民宿静享茶疗养生,通过专业茶疗课程、户外品茶、静心冥想等环节感受与山海自然的共鸣。与此同时,北宅还推出了共享菜园一分田活动,感受北宅田园生态的魅力。人们还可以租下一分田,成为一日农夫,在翻土、播种、浇灌的循环中,感受土地最原始的力量。

“我们北宅人祖祖辈辈守护着青山绿水,当初为了销售北宅樱桃,创办了北宅樱桃节,一方面让北宅樱桃走出大山,另一方面也让更多人爱上北宅。”抚摸着樱桃树遒劲挺拔的枝干,“樱三代”王俭龙不禁感慨道。

近年来,北宅已悄然完成从“卖果子”到“享生活”的转型升级。北宅街道锚定农文旅融合方向,与多家企业携手培育崂山道地药材、特色农产品,擦亮“北宅樱桃”“天一凤羽茶”等品牌名片。盘活闲置资源,打造樱花里、云上涧等精品民宿,让“沉睡资产”变为“共富源泉”;建设“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推动非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提级举办樱桃花节、樱桃节,构建“春赏花、夏摘果”的全季旅游格局。从“樱桃小镇”迈向“花果之乡”,成为青岛乡村振兴的亮丽窗口。

三十而立

“节庆IP”向“桃源山海”进化

三十而立,北宅樱桃节正迈向更高维度的进化。从“节庆IP”到“桃源山海”,北宅的愿景是打造一个超越地理界限的“沉浸式生活场域”。我们仍能感受到这片桃源山海之境涌动的生命力,北宅从未停止追寻星辰大海的脚步。放眼未来,北宅如何将梦想蓝图化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影视化赋能IP裂变,实现流量的次元壁突破。与青岛电影学院、微短剧联盟的签约,标志着北宅从“旅游目的地”向“影视创作基地”的转型,“影视+乡村”的模式诠释着流量赋能的新想象。其书院文化、红色文化、军户文化等资源,为影视剧提供了丰富素材。与浙江横店的“人造景观”模式相比,北宅的优势在于“原生美学”——无需布景,一步一景皆可入画。随着本土题材影视作品的推出,北宅或有望成为山东版的“田园影视城”。

发力打造“村咖经济”,探索乡村多元时尚表达。近三年间,一种全新的文化符号正在改写北宅的产业版图。当都市青年把咖啡香种进阡陌之间,北宅百余家特色村咖已悄然绽放成乡村振兴的报春花。“宁静乡村+时尚咖啡”的慢生活美学让咖啡成为连接城乡味觉的媒介。一系列“咖啡+”的奇妙化学反应,以独特的姿态融入北宅的每寸脉络。北宅村咖产业联合体的成立,将让咖啡文化与乡土风情碰撞出新火花。目前,北宅的“村咖”纷纷进行在地性创新,使用崂山泉水冲泡、搭配樱桃蜜饯,甚至推出“樱桃特调”,让醇香咖啡成为北宅风物的载体。北宅可以依托与青岛百圣山创业咖啡谷战略合作、北宅村咖产业联合体,进一步提供优质的咖啡产品和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创新创业平台。

助推文旅融合数字跃迁,构建沉浸式叙事场景。我们不难发现,随着文旅市场愈发繁荣,各地纷纷在旅游产品供给上卷出新高度,“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中,“娱乐”相对而言更为灵活,开发潜力也不容小觑。其中,“沉浸式”旅游则一跃成为人们的出游新宠,以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为例,武侠文化贯穿于整个景区的脉络,武侠城内,游客可以参与各种互动体验,如音乐节、万人蹦迪、剧本杀、仙侠巡游等活动,可谓身临其境,仿佛穿越进一个武侠世界中。万岁山的爆火同样可以带给北宅更多思考,如进一步挖掘书院文化、“樱桃红了”元素,同时发挥北宅文旅地图的辐射带动作用,辅以AR、VR等数字技术,引领深度文化探索。

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产业复制,而是生态、文化、经济的协同进化。在北宅这片“山海桃源”,我们可品、可宿、可养、可游,清晨采摘樱桃、午后书院品茗、傍晚咖啡馆观星、夜宿山野听风——这种“全时全域”的体验,让乡村振兴从“产业振兴”升级为“生活方式输出”。当樱桃红遍山海时,北宅书写的,正是当代中国乡村最动人的“进化论”。

来源 | 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摄影 | 青报全媒体记者 栾丕炜 青岛早报记者 姜丹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