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何从源头上加强风险防控,成为新形势下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此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基层困境,让不少基层治理工作效能不高。
清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全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网格员+信息员”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整合网格多网为一网,通过网格化管理让基层治理减负增效,通过精细化服务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通过信息化支撑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网格化管理
“三网合一”后基层治理减负增效
清远是广东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南北部县(市、区)基层治理工作推进不平衡、不充分。此前,清远不少地区也有林长、河长、综治等不同职能的网格员,各项职能分散,治理工作常常事倍功半。
为破解这一难题,清远市加强统筹谋划,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成立由各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的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发挥市级“统”的功能,把“两化”“两员”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实行市委专项督导和平安清远建设定向考评,统筹职能部门强化系统思维、多点发力,形成全市“一盘棋”、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体系。

清远网格员在雨天巡逻
随着专职网格员工作在清远的全面推广,2023年6月,清远市出台了全省首部网格化工作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清远市城乡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条例》,将清远市城乡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通过立法来加以制度化、规范化,明确了网格员的工作职责、管理制度、激励机制。
更为重要的是,遍布基层的专职网格员,让矛盾纠纷由“坐等上门”逐步转变为“主动发现”,由“被动处置”逐步转变为“主动化解”。
精细化服务
多元共治“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日前,清新区太和镇城东社区干部雷威鹏在日常巡查中发现,一名20来岁小伙子情绪激动,一问才得知,其怀疑自己找工作时遇到了诈骗,公司用其手机贷款1.8万元交给公司。雷威鹏及时上报调解后,公司把他的钱全退了。
这一矛盾纠纷的迅速化解,得益于清远市清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的运营。该中心成立于2022年,由清新区委政法委牵头,整合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信访、住建、人社等部门的数据和服务资源,打破了传统分散式的管理方式,开始实行一体化、协同化的社会治理模式和“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该中心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社会治安管理内容,还逐步拓展了法律援助、社会心理服务、就业培训等服务,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形成了快速响应、高效处理的基层治理体系。中心设立了专门的矛盾纠纷调处室,通过协调各种社会力量,有效解决了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基层矛盾。
截至2024年12月,清新区各镇共有群防群治队伍人数4791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231个,在册登记人民调解员1058人。截至12月31日,全区各调解组织共调解纠纷2406宗,调解成功2373宗,成功率98.6%,涉及金额5402万元,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避免了激化为更大冲突。
以太和镇为例,该镇作为清新区的中心镇,人口众多,矛盾纠纷也相对集中。过去,由于处理机制不够健全,一些矛盾纠纷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中心成立以来,太和镇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的快速化解。
其中一起关于劳资纠纷的案例尤为典型:20多名工人到太和镇综治中心反映情况,某工程承建公司与工人因工资结算存在争议,导致部分工人工资未能按时结算。太和镇综治中心利用“中心吹哨”协调联动机制,借助平台优势,迅速联合区信访局、区人社局等部门共同介入处理。经过一天半的连续协商,做到“每核对一份工资表,现场签订一份协议”。

在清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多部门合力解决工人薪酬困扰。
最终,双方基本核对清全部工资明晰并签订协议,完成工资结算,消除了群体性事件隐患。
中心运行以来,2022年至2024年,清新区的刑事警情数量年均下降31.15%,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信息化支撑
非警务警情分流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基层群众遇到矛盾纠纷时,一般会向“110”求助,但随之而来的大量非警务警情,挤占了紧缺的警务资源。此外在面对劳资、征地、经济等矛盾纠纷时,公安部门往往面临着职权不足、专业度不够等问题,矛盾纠纷难以妥善化解,多次跨部门转办容易导致效率低下、久拖成疾。
为了解决传统治理模式中的痛点,清城区凤城街道在“两化”“两员”工作机制的指导下,优化整合政府职能部门资源,组建了社会治理联动队伍,减轻了非警务警情对警力的压力,促进了社会治理联动、联勤、联防、联治。
联动队由多个部门组成,包括综合执法人员、人社劳动、环保等部门,形成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街道聘请专人在市级12345平台账号接收流转的110非警务警情工单,24小时运作,实现相关矛盾纠纷工单从市到镇街“点对点”秒级流转,形成闭环工作流程。联动队的建立,使非警务警情得到及时响应和处理,有效减轻了派出所的工作压力,提高了处理效率。
联动队成立以来,凤城街道共处置非警务工单6409起,占辖区有效总警情的32.9%,办结6048起,非警务工单平均受理时间和平均现场处置时间大大缩短,现场办结率达94.4%,有效解决了非警务警情“空转”“回流”的问题,减轻了警力负担,使警力能够更专注于核心警务工作。
此外,清远在全省率先试点推广“粤平安”综合网格服务管理系统,在全省首批全面启动“粤省事”粤平安专区群众端口。目前全市开通“粤平安”账号的人数居全省首位。
打开“粤平安”系统,可以看到显著的“网格事件上报”端口。在清远,不少外卖员、快递员等热心群众被发展为信息员,通过粤平安系统上报各类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

以美团骑手为代表的“流动网格员”正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当中。
截至2024年12月,清远共划分网格6913个,配备网格员约1.4万人,信息员约13.7万人,网格化管理实现100%全覆盖。2024年,清远市共处理网格事件近50万件,办结率达99%以上。
来源: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