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文章网

利辛:剑指300亿元产业 “一头牛”牵引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20:16:00    

8月28日,第十八届全国牛业发展大会在安徽利辛拉开帷幕。这场首次落户安徽的行业盛会,不仅是对利辛肉牛产业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是观察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精彩窗口。

从传统养殖到全产业链布局,从单一生产到三产融合,利辛以牛业为支点,正在撬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的多元可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筑基:从资源禀赋到全链跃升

利辛县深挖自身资源禀赋,依托210万亩耕地与年产约200万吨秸秆的优势,将安徽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的政策机遇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利辛县率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肉牛全产业链发展领导小组,建立县委常委包保规模企业机制,逐级压实责任。

针对传统养殖“小、散、弱”的局面,利辛县横向划定望疃、中疃、阚疃三镇为“三疃旺牛”产业圈,在设施用地、项目招引等方面予以支持;纵向创新提出“支部建在牛背上”理念,通过上下联动精准排查,建立台账掌握产业数据。

创新驱动:科技与金融双轮赋能

利辛县的肉牛产业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劲驱动和金融支持的有力保障。

在欣浩翔公司的养殖场,“徽牛云数智平台”如同一位智慧管家,通过智能耳标实时监测牛只体温、运动量等关键数据,结合TMR中央厨房精准配料,使养殖效率提升30%,人力成本降低40%。

金融创新也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2024年5月,全国首个肉牛价格指数“保险+期货”试点落地利辛,养殖户以购买目标价格保险的方式将价格下跌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为肉牛养殖户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新工具。

针对当前肉牛产业实际困难,利辛县出台支持肉牛全产业链发展十条政策,设立2亿元专项基金对产业链延伸配套领域进行股权投资,支持新建牛场用地保障、基础母牛繁育等关键环节。

生态循环:从“秸秆变肉”到“吃干榨净”

利辛县将生态理念深度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构建了绿色低碳的循环经济模式。

在阚疃镇昊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万头养殖场,场床一体化技术将牛的卧床与运动场合二为一,打碎的秸秆、谷壳等加上复合发酵菌种堆成牛床,不仅能消除养殖异味,还可以自动发酵成有机肥。

利辛县还引进安徽能源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可满足1.5万至2万头牛的粪污消纳需求,年产530万立方米生物天然气和2万余吨固态有机肥及液态沼液。

吉诺生命健康有限公司则利用牛血等材料,生产细胞培养基、血清等生物试剂耗材,实现边角料的再次价值跃升。这种“吃干榨净”的模式,让肉牛产业的附加值得到最大化挖掘。

价值提升:从“卖牛”到“卖肉”的跨越

利辛县敏锐地意识到,要想提升产业价值,必须改变单纯外销活牛的模式,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位于利辛县光明路的安徽徽扬食品有限公司,主打产品刘六盒牛肉,公司副经理秦小军介绍:“我们紧盯牛肉产品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自主研制并上市了刘六盒黄牛肉酱卤制、特色休闲小食品两个系列,销往上海、浙江等20多个省市”。

利辛县还引导肉牛加工企业利用现代加工技术和装备,生产开发低温牛肉食品、保健牛肉制品、医药用品以及方便类、速冻类、休闲类牛肉制品,建设肉牛产品“中央厨房”,利用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不断开拓市场。

文旅融合:从“行业独行”到“多元交融”

利辛县将“一头牛”与“一块布”(纺织服装产业)巧妙融合,挖掘“牛郎织女”文化内涵,打造出独特的文旅体验。

2025年七夕期间,利辛县将举办“中国七夕·利辛伏牛节”系列活动,以“乐享伏牛·全民娱乐”为主题,策划四大板块的丰富活动。拐角街徽牛美食文化街区则汇聚了多家牛肉主题餐饮店,推出“刘六盒”酱牛肉、“万礼”五香牛肉、“康美味”现切涮肉等特色产品。

未来展望:从产业振兴到共同富裕

站在新起点,利辛锚定“种好粮、养好牛、做好菜”的农业产业发展目标。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县已有几千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

利辛县委书记张吉明表示:“当下,‘养好牛’是全县上下高度统一的认识。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县肉牛出栏3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打造为区域重要的肉牛种源供应基地、绿色数智化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高端优质牛肉产品供应基地”。

在全国牛业发展大会的聚光灯下,利辛县以“一头牛”引领产业升级,用“一块布”织就发展锦绣,向全国展示了一条以特色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功路径。

柯南/文 汝雪枫/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