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7月31日晚,“根脉中轴 嘉礼庆成——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群众性主题活动”在先农坛庆成宫举行。 本报记者 金瑶摄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北京城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周年之际,市文物局局长张立新说,积极用好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成果,深入挖掘中轴线文化遗产资源,打造特色外事活动场所,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中轴线,是北京名副其实的金名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国际交往功能。张立新说,在中轴线申遗保护过程中,经过腾退、整治、修缮,天坛、先农坛、太庙等文化遗产的历史格局得到更好恢复,为打造特色外事活动场所提供了有利条件。
以先农坛为例,这里是现存最宏大的皇家祭祀农神场所,与天坛相互呼应,东西对称。庆成宫作为明清皇帝祭享先农、亲耕耤田礼成庆贺之所,是先农坛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长一段时间,庆成宫院内密布着高低不一的民居,有53户常住居民。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位统筹,西城区积极落实,文物腾退后已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
申遗成功后,内坛和外坛连成一片的先农坛,俨然成了中轴线上的“发布厅”,宾朋常往——2024年10月21日,2024年驻华使馆领事官员文旅体验活动举办,来自5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及文化使节出席;2025年6月1日,来京参加2025北京入境旅游发展大会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70多位旅行商参观,在“一亩三分地”体验中国农耕文化。目前,先农坛特别是庆成宫已经接到了多个发布会等重要项目的“订单”。
这条“古都脊梁”的文化空间被整体包装,一系列看点亮出来。天坛神乐署是专司明清两代皇家祭天大典乐舞的机构,“中轴线上的音乐”中和韶乐再度奏响。正阳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其箭楼布设北京中轴线专题展览。作为2024北京文化论坛主题沙龙的观摩场地,这座城楼让嘉宾感受到中国首都的壮美空间秩序。
2025年4月10日,首批17处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场地发布,其中10处位于中轴线遗产区和缓冲区范围内,包括太庙、天坛、钟鼓楼等。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首场活动——“对话: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天坛神乐署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参加并致辞。
中轴线上有趣的活动也越来越多,吸引着世界的目光,让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乐在其中。今年3月,维也纳交响乐团就在永定门、天坛、钟鼓楼旁奏响西方古典音乐。
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三年行动计划》将发布。张立新表示,将继续充分发挥北京中轴线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文化遗产价值,打造特色外事活动场所,加强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用实际行动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李祺瑶,金瑶